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技术怎样做好竞价推广
文章目录
- 01. 应用与数据一体模式
- 02.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的分离
- 03. 缓存与性能的提升
- 04. 服务器集群处理并发
- 05. 数据库读写分离
- 06. 反向代理和 CDN
- 07. 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08. NoSQL和搜索引擎
- 09. 业务拆分
- 10. Redis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是进程内缓存还是进程外缓存?
- 11. 如何判断redis缓存在应用服务器内部还是在应用服务器外部?
01. 应用与数据一体模式
单个应用和数据库运行在单台服务器上的模式,我们称这种模式为应用与数据一体模式。
02. 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的分离
随着网站业务的发展,一台服务器逐渐不能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访问导致性能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数据导致存储空间不足。这时就需要将应用和数据分离。
应用和数据分离后整个网站使用三台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这三台服务器对硬件资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应用服务器需要处理大量的业务逻辑,因此需要更快更强大的CPU;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快速磁盘检索和数据缓存,因此需要更快的硬盘和更大的内存;文件服务器需要存储大量用户上传的文件,因此需要更大的硬盘。
03. 缓存与性能的提升
随着用户逐渐增多,网站又一次面临挑战:数据库压力太大导致访问延迟,进而影响整个网站的性能,用户体验受到影响。这时需要对网站架构进一步优化。
网站访问特点和现实世界的财富分配一样遵循二八定律:80%的业务访问集中在20%的数据上。既然大部分的业务访问集中在一小部分数据上,那么如果把这一小部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是不是就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访问压力,提高整个网站的数据访问速度,改善数据库的写入性能了呢?
网站使用的缓存可以分为3种:
① 客户端浏览器缓存:当用户通过浏览器请求应用服务器的时候,会发起 HTTP 请求。如果将每次 HTTP 请求都缓存下来,就可以极大地减小应用服务器的压力。
② 应用服务器本地缓存:这种缓存使用的是进程内缓存,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访问速度更快一些,但是受应用服务器内存限制,其缓存数据量有限,而且会出现和应用程序争用内存的情况。
② 缓存服务器缓存:既可以和应用服务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上,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一般来说,为了方便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会将其部署在专门的缓存服务器上。使用集群的方式,部署大内存的服务器作为专门的缓存服务器,可以在理论上做到不受内存容量限制的缓存服务。
用户请求访问数据的顺序为客户端浏览器缓存→应用服务器本地缓存→缓存服务器缓存。如果按照以上次序还没有命中数据,才会访问数据库获取数据。
04. 服务器集群处理并发
使用缓存后,数据访问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单一应用服务器能够处理的请求连接有限,在网站访问高峰期,应用服务器成为整个网站的瓶颈。
使用集群是网站解决高并发、海量数据问题的常用手段。当一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存储空间不足时,不要企图去换更强大的服务器,对大型网站而言,不管多么强大的服务器,都满足不了网站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这种情况下,更恰当的做法是增加一台服务器分担原有服务器的访问及存储压力。
对网站架构而言,只要能通过增加一台服务器的方式改善负载压力,就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持续增加服务器不断改善系统性能,从而实现系统的可伸缩性。
通过负载均衡调度服务器,可将来自用户浏览器的访问请求分发到应用服务器集群中的任何一台服务器上,如果有更多的用户,就在集群中加入更多的应用服务器,使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再成为整个网站的瓶颈。
05. 数据库读写分离
网站在使用缓存后,使绝大部分数据读操作访问都可以不通过数据库就能完成,但是仍有一部分读操作(缓存访问不命中、缓存过期)和全部的写操作需要访问数据库,在网站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数据库因为负载压力过高而成为网站的瓶颈。
目前大部分的主流数据库都提供主从热备功能,通过配置两台数据库主从关系,可以将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同步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网站利用数据库的这一功能,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从而改善数据库负载压力。
应用服务器在写数据的时候,访问主数据库,主数据库通过主从复制机制将数据更新同步到从数据库,这样当应用服务器读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从数据库获得数据。
为了便于应用程序访问读写分离后的数据库,通常在应用服务器端使用专门的数据访问模块,使数据库读写分离对应用透明。
06. 反向代理和 CDN
随着网站业务不断发展,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由于中国复杂的网络环境,不同地区的用户访问网站时,速度差别也极大。有研究表明,网站访问延迟和用户流失率正相关,网站访问越慢,用户越容易失去耐心而离开。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留住用户,网站需要加速网站访问速度。主要手段有使用CDN和反向代理。
CDN和反向代理的基本原理都是缓存,区别在于CDN部署在网络提供商的机房,使用户在请求网站服务时,可以从距离自己最近的网络提供商机房获取数据;而反向代理则部署在网站的中心机房,当用户请求到达中心机房后,首先访问的服务器是反向代理服务器,如果反向代理服务器中缓存着用户请求的资源,就将其直接返回给用户。
使用CDN和反向代理的目的都是尽早返回数据给用户,一方面加快用户访问速度,另一方面也减轻后端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07. 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任何强大的单一服务器都满足不了大型网站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数据库经过读写分离后,从一台服务器拆分成两台服务器,但是随着网站业务的发展依然不能满足需求,这时需要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也是一样,需要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是网站数据库拆分的最后手段,只有在单表数据规模非常庞大的时候才使用。不到不得已时,网站更常用的数据库拆分手段是业务分库,将不同业务的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
08. NoSQL和搜索引擎
随着网站业务越来越复杂,对数据存储和检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网站需要采用一些非关系数据库技术如NoSQL和非数据库查询技术如搜索引擎。
NoSQL和搜索引擎都是源自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对可伸缩的分布式特性具有更好的支持。应用服务器则通过一个统一数据访问模块访问各种数据,减轻应用程序管理诸多数据源的麻烦。
09. 业务拆分
大型网站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通过使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将整个网站业务分成不同的产品线,如大型购物交易网站就会将首页、商铺、订单、买家、卖家等拆分成不同的产品线,分归不同的业务团队负责。
具体到技术上,也会根据产品线划分,将一个网站拆分成许多不同的应用,每个应用独立部署维护。应用虽然做了拆分,但应用之间仍旧有关联,存在相互之间的调用、通信和协调问题。由此引入了队列、服务注册发现、消息中心等中间件,这些中间件可以协助系统管理分布到不同服务器、网络节点上的应用。
大型网站的架构演化到这里,基本上大多数的技术问题都得以解决。
10. Redis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是进程内缓存还是进程外缓存?
Redis缓存可以部署在应用服务器内部或外部,具体取决于应用的需求和架构设计。
如果Redis缓存部署在应用服务器内部,则属于进程内缓存。这种部署方式可以提高缓存访问速度,因为缓存数据可以直接从内存中读取,而不需要通过网络传输。但是,进程内缓存的容量受限于应用服务器的内存大小,如果缓存数据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内存不足,从而影响应用服务器的性能。
如果Redis缓存部署在应用服务器外部,则属于进程外缓存。这种部署方式可以将缓存数据存储在独立的Redis服务器中,从而避免了内存不足的问题。但是,进程外缓存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可能会影响缓存访问速度。
因此,在选择Redis缓存部署方式时,需要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11. 如何判断redis缓存在应用服务器内部还是在应用服务器外部?
要判断Redis缓存是否在应用服务器上还是在服务器外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查看Redis配置文件:可以查看Redis配置文件中的bind和port参数,如果bind参数设置为127.0.0.1,则表示Redis只能在本地访问,即Redis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如果bind参数设置为0.0.0.0,则表示Redis可以在任何IP地址上访问,即Redis缓存在服务器外部。
② 查看Redis连接地址:可以查看应用程序中连接Redis的地址,如果连接地址为127.0.0.1,则表示Redis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如果连接地址为其他IP地址,则表示Redis缓存在服务器外部。
③ 查看Redis运行状态:可以通过Redis的命令行工具或者Redis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器,使用INFO命令查看Redis的运行状态,其中包括Redis所在的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Redis缓存是否在应用服务器上还是在服务器外部。